Google Adsense

2018年5月2日星期三

[转载】大马篇~ 【歷史回顾:第一届大选】104国席取74 首次大选联盟大胜





【歷史回顾:第一届大选】104国席取74 首次大选联盟大胜


儘管在1955年,马来亚在英殖民政府安排下举行了独立前普选,但那场普选仅是局部性的选举而非全国大选,当时由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国阵前身)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在52个国席中贏得51席,从而成为执政党。
在1959年即:脱离英国管制后的第2年,马来亚正式迎来了第一届全国大选,这届大选与独立前的普选一样,都实行国州分开举行选举。
当时,全国各州的州议席提名及投票落在4月至6月期间;而全国大选的投票日落在8月19日,竞选期长达35天。选民人数为217万7000人,全国大选的投票率为73.3%。
这届大选共有104个国会议席,共有6个政党派出259名候选人出战。其中,执政党联盟是唯一竞选完104国席的政党,最终拿下74席位,另外30个议席则由伊党(派58人贏13席)、社阵(派38人贏8席)、人民进步党(派19人贏4席)、国家党(派9人贏1席)、马来亚党(派2人贏1席)及独立人士(29人参选,3人获贏)。
儘管从盘面上来看,联盟以2/3优势执政中央,但细分下来在这次大选中,三大族群都有一些反风;其中,伊党不但拿下13个国席,党主席兼左派反殖斗士布哈努丁也成为了马来亚独立后的第一位国会反对党领袖。
此外,主打多元路线且华社基层有一定影响力的社阵,当年是被马华视为最大的敌对党,在社阵8个胜选的议席当中,有2席打败巫统候选人,6席则打败马华候选人,都是集中在雪兰莪及檳城。
在印裔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民进步党也在霹雳州给予联盟造成一些威胁,这些反对党的竞选宣言都以多源流教育、语文及文化问题作为主轴,的確也引起一些共鸣。
在州议席方面,马来亚首届大选有11州合共有282个州议席,当时有高达776名候选人参选,但仅联盟参选所有的州议席,而反对党各自为政,没有结盟,并在很多议席出现多角战廝杀的情况。
我国各州没有统一投票日期,但在5月20日至6月27日期间陆续举行投票日,在全马282个州席中,联盟贏得206席,并取得9个州属的执政权,而伊党则贏得43席,并成功夺得吉兰丹(30席贏28席)及登嘉楼州政权。
其中,登嘉楼州政权属於悬峙议会,在23个议席当中,伊党贏得12席、联盟7席及国家党4席,伊党在国家党支持下组织州政府,但后因爆发党爭导致议员退党及跳槽,最终促使登嘉楼在1961年变天,联盟取得执政权。

与林苍佑谈不拢 东姑扶持陈修信
在迎接第一届全国大选前,联盟的巫统及马华在议席分配与华教问题出现分歧,而马华几经辗转却最终接受巫统的方案,引起华裔选民的 不满,促使马华在第一届全国大选的成绩差强人意,竞选31席贏19席。
时任马华总会长敦林苍佑当时向时任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提出马华所分配到的议席不足以反映全国华裔人口比率(当时占37%),从而要求马华分配到至少1/3国席参选权(35至40席左右),但却不为东姑阿都拉曼所接受。
东姑阿都拉曼也不同意林苍佑要求把华教列入联盟竞选宣言一事,两人谈判破裂后,东姑转向扶持敦陈禎禄的儿子敦陈修信及元老派的领袖,包括敦翁毓麟、陈东海等搞復辟;陈修信等人接受东姑开出的条件,不坚持1/3的议席分配等条件,最终分得31个国席参选权。
儘管暂平息巫统和马华之爭,此举被视为种下马华被指依附巫统的祸根,同时影响日后马华在联盟和国阵的影响力,丧失爭取在联盟享有合理代表权的机会。




















下篇:



资料来源: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4119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