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转载]财经篇~金融海啸5周年 亚洲拉警报



国际 国际新闻 2013-09-15 22:11 新闻由东方日报提供



纽约15日讯)在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5周年之际,分析人士警告,由于亚太银行系统的压力水平已达到雷曼事件以来的最高点,亚洲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地方。

《南华早报》引述纽约风险分析师麦克唐纳说,对包括投资者信心丶银行间信任度在内的21个关键金融风险指数的研究显示,亚洲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正在上升。

麦克唐纳曾担任雷曼兄弟公司交易员。雷曼兄弟倒闭后,他转行成为独立风险谘询顾问。

雷曼兄弟倒闭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破产案例,事件引发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随后引发的欧债危机,至今仍使一些欧洲国家受到影响。

银行借贷成本上涨

《南华早报》报导,麦克唐纳独特的「熊陷阱」风险指数,能够捕捉到一系列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警讯,但雷曼兄弟当时却无视这些警讯。

他认为,亚洲银行间借贷成本已在最近数月上涨。

麦克唐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简单地说,就是银行间缺乏信任。而资本主义缺乏信任是玩不转的。」

自美联储在6月宣布可能退出减量化宽松(QE)政策以来,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动荡,主要表现为包括印尼和印度等在内的国家股市震荡和货币大幅贬值。

麦克唐纳表示,作为中国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令全球投资者寝食不安。

他们加强审查那些在预算平衡和往来帐户方面捉襟见肘的亚洲经济体的状况,使诸如印度卢比和印尼盾等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麦克唐纳称,这都是传染效应的经典迹象,如果情况持续,一个又一个经济体会被拖入其中,从而引发危机,就像1997至1998年的危机那样。

资金缓步撤离

路透社报导,美联储可能削减QE政策的疑虑,引发亚洲金融市场恐慌,股债汇市4月来卖压沈重。但数据显示,从亚洲撤出的资金其实并不大。

单从外汇存底数据来看,自2008年11月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到今年4月,中丶菲等亚洲十大经济体的外汇存底流入2兆1000亿美元(6兆9090亿令吉)。

从4月迄今,亚洲市场流出860亿美元(2829亿4000万令吉),仅占上述金额的4%,以金融市场标准来看不大,其中有一半是从中国流出。

今年来印尼股市仅流出9亿1600万美元(30亿1364万令吉),泰股流出38亿美元(125亿200万令吉)。

即使是经常帐逆差创新高的印度,Sensex30指数今年至今仍上扬逾1%。

投资股市的外国资金有75%还在,金额达115亿美元(378亿3500万令吉),显然资金只是缓缓流出。

韩国与菲律宾被视为较不受资金撤退影响的国家,菲律宾今年来净流入14亿美元(46亿600万令吉)。但新兴亚洲债市

欧债日增银行联盟无踪

欧洲是最迟复苏的经济体之一,虽然渐见起色,但目前欧元国债务普遍仍有增无减,银行业联盟仍纸上谈兵,区内银行资本缓冲远逊美国同业,削债幅度亦较小。

综合报导,部分债台高筑的欧元国经多年紧缩,依然无法脱困,亦衍生高失业率丶政治不稳等反效果。

日本与英国在5年间变化不大,「安倍经济学」有望改善日本短期前景,但国债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0%,随时拖垮日本经济。

英国是全球唯一尝试再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改革体制的国家。该法案是30年代金改指标,严格划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

可是,来到21世纪,英国所推动的版本,只不过做做样子,实际上,使到体制更加堵塞不通,也没有降低风险,根本找不到推动的意义。

仍要「掏钱救银行」

另一方面,英国厉行紧缩,私企投资意欲低迷,要靠金融海啸元凶房地产市场带动复苏,并非健康景象。

其他国家的金融体制则保持完好,一点动摇都没有,所有提出的政策改革,都没有处理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问题。

当人们再次碰上「为银行纾困」或「从金融财政末日领悟」的抉择时,结果将会一样:还是要求纳税人掏钱救银行。

从今天回看2008年9月15日,全球金融是否变得更安全?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言,的确是有所改善。

然而,若论及金融危机爆发的诱因,则今天比当年更差。西方经济体在惊涛骇浪中度过5年前的浩劫,却错失真正改善经济和金融基础的机会。

联合国:全球贸易低迷

联合国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金融海啸引发的大衰退至今余波荡漾,全球贸易可能持续低迷数年。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势必要另谋带动成长的新模式,像是扩大内需和投资,并发展开发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UNCTAD)明确表示,无论已开发或开发中国家,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经济大衰退」的余波,至今仍感受得到。

UNCTAD经济学家在这项年度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模式的走向,过去30年中国等开发中经济佼佼者,赖以成长出口导向模式,未来价值受到质疑。

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未回复2008年之前的成长规模,接下来几年的贸易成长率将维持低迷。世界贸易组织(WTO)新任总干事阿泽维多上周也表示,WTO下修今年全球贸易成长率,由3.3%降为2.5%。

报告指出,「所有已开发国家地区的进口,均低于危机前的水准,唯有美国增加出口,超过2008年8月上一次高峰的水准。」开发中经济体近年来贸易也「大幅减速」。这走下坡之势可能预告未来几年较不利的外在贸易大环境。

经济学家指出,诉诸危机前的成长策略不是办法,全球经济如今已出现结构性转变,新兴经济体势必要重新评估原本成长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策略。

UNCTAD认为,继续发展出口之余,可鼓励扩大内需和投资。

稳固新兴经济体的内需,也有助鼓励日后开展所谓的「南南贸易」(South-Southtrade),即开发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国际贸易中「南南贸易」的比率已由1995年不到30%,升到去年的逾40%。

资料来源:http://cnews.cari.com.my/news.php?id=45306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