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一

[转载]国际篇~中国“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

国际 国际新闻 2012-10-11 20:50  新闻由中国报提供



(瑞典.斯德哥尔摩11日综合电)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周四揭晓,备受外界看好的中国畅销作家莫言,果然获奖。现年57岁的莫言,更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文作家,但却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作家。第一位获得这项殊荣是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
 原名管谟业的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县,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小说作品《红高粱家族》等书曾被搬上大银幕,由导演张艺谋拍成《红高粱》、《幸福时光》等电影。
 莫言在1976年加入中共人民解放军,从1980年代起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怀乡”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使他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反映农村生活
 1997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下中国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10万元人民币(约48.8万令吉)奖金。
 2011年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获颁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学界最高荣誉奖项之一。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说,“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福冈亚洲文化奖肯定了莫言对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成就,认为莫言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作品译成多种语言
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掀意识形态和政治对立
诺贝尔文学奖在揭晓前,无论备受争议的中国作家莫言得不得奖,都已在中国大陆掀起意识形态和泛政治化对立狂潮。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登专栏文章形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成了许多发言者“文人相轻”的理由。
 一些人在网路批评莫言没资格得奖,因为他曾在法兰克福书展退席抗议中国异议人士戴晴出席,更曾参与抄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认为是“红色作家”。
 有人炮轰文学奖不该与政治挂钩,应该与体制保持距离,维护尊严与底限。
 另有说法回击,就像中国学生都要违心写政治课答案,不应对莫言“道德绑架”、“过分苛责”。
 中官媒加入争论,直指有些人只是因为莫言“不怎么骂政府”,认定只有坚定的异见人士才有资格获诺奖。
 近日有部分中国媒体开始表态称,“莫言能否获奖不应强调政治因素”、“能否拿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看文学成就。”
 还有人以电视节目作比喻:“我们应该反对权力干扰娱乐。但反过来,也不能把自己的政治取向寄托在娱乐节目里。”
 腾讯网则表示,“把一切都政治化的做法颇为无聊。眼里没艺术、文学成就,思维一动就想到政治上,这也是一种病态。”
 对于这场已变调的意识形态之争,“事主”莫言对钱江晚报说“我,没,看,法。”

莫言:获奖不能代表甚么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周四晚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很高兴,但“并不能代表什么”。
 他说:“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
 莫言表示,接下来他还是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他说:“我会继续努力,感谢大家。”
 至于是否前往瑞典领奖,他表示:“我会等待诺贝尔奖组委会的通知和安排。”
 莫言研究会秘书长、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在第一时间和莫言通了电话,他转述说,莫言的语气非常平静。
莫言二哥:获奖很平常
新浪读书连线到莫言的二哥管谟欣,他表示目前没有和莫言在一起,自己得知弟弟获奖的消息也是通过电视。
 对于弟弟得奖自己“很高兴”但是由于现在电话无法接通,还没来得及向弟弟道贺,当被问及是否计划全家共同庆祝时,二哥管谟欣则平淡的答道:“这很平常。”
《红高粱》被拍成电影 获柏林影展金熊奖
莫言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深受读者喜欢,被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有学者在研究新时期文学时指出,《红高粱》可谓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由此,历史题材的小说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与笔法。
 “红高粱”等书曾被搬上大银幕,由导演张艺谋拍成“红高粱”、“幸福时光”等电影,其中“红高粱”还获得1998年柏林国际影展金熊奖的殊荣。

作品受民间故事影响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
 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像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
 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高行健首位华裔得奖
第一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当时是以法国国籍获得这一奖项。
 现年72岁的高行健,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他因“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也是个翻译家,尤著于翻译塞缪尔·贝克特和欧仁·尤内斯库的作品。
 高行健在中国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他的剧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1986年在中国“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时遭北京禁演,翌年他离开中国赴法国,隔年再以政治难民的身分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加入法国国籍。
 因此高行健的主要作品例如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只能在海外出版。也有人称他为中国异议作家。
村上春树再失之交臂
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
 此前村上春树得诺奖的呼声很高,日媒也将文学奖视为囊中之物,认为必将归属村上春树。
 多年来,村上春树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
 有评论说,得奖热门作家往往最终得不了奖。村上春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较大,他在美国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在德国有“日本的卡夫卡”之誉,在英国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原声”,在中国也有最广大的读者,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30余种语言的译本。
 日本人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2名,包括1968年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的大江健三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